周易的思想体例前言

发布时间: 2018-07-27 浏览次数:

前面说过,易学思维是历史中的一般思维,很难具体限定在哪一时代,作机械的朝代切分。而且也很难限定为某具体的著作,因此研究重心放在思想体例上进行论述是明智的。先秦易学是以后历代易学的基本框架与体例,而易学又是中国传统思维领域的一个框架体例。体例作为一以贯之的东西,就像一部辞典,无论它的条目有多少,只要把握了辞典的体例,就可以随时使用,就不会觉得知识是无限的,难以把捉。易学的基本体例,都是围绕阴阳两仪展开的。所以易学的难点不在于它自己有多少,而在于它作为基本体例可展开的限度,这就是唯至简乃可以至繁的道理。易之三义,简易一层就包含在其中。像历史中焦循的易学著作,就是探求易学体例的著作典范。之所以历史中发挥易学的著作那么多,而都能各圆其理,关键就在于易学自身可衍展的广阔性,即只要不是强行附会的,通常都可以落在易义的自然范围中。所以,说明易学的体例连绵性质,何以易学能接通各门历史学问,既是难点之所在,也是学术上最有价值和意义的要点。
  就历史上所做的文献整理工作来说,汉代学者确实做了极为扎实的基础工作。刘歆父子校理群书,对经典的定本是进行了抉择比照作出确定的。比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、老子写本,与现在的通行本比较就多有歧出,可见汉时各种典籍确有多种本子流传。马王堆帛书写本较今本更原朴、更朴野。虽然年代久远,极为珍贵,但学理上还是现在通行的本子可靠。这一层是要说明的,即尊古也有一个原则抉择尺度。但论文的重心不在考订,而是放在义学。周易的义理系统,并不是一个只能猜测比附的对象,而是可以确定的,这是因为易从本性上说不是玄学,而是上古的文物,关键是摸清楚周易自身配套的学说理路,这一理路超不出六十四卦的范围。所谓六十四卦,也是由一个最基本的体例不断自身翻衍、排列组合而来的。所以任何一个易卦,都包含着周易卦系的所有信息,这是从原理上看。如果追究易卦系统的原始,只有符号才是最根本的。至于卦下系辞都还是经历过变迁,并不是最一般、固定不易的。从现在遗留下的连山、归藏卦系的残断、断片情况看,完全能说明这一点。像《帝王世纪》等古书中所讲的上古人文中神农黄帝、连山归藏等相关情况、分析,不是没有道理的、无稽的。以周礼载录的情况参证之,古代太卜之官并不限于占卦一事,还有关于通过梦卜问吉凶的事情,而且每一个梦要收集起来,进行总结。从这里也可以看到,当初先民占卦所得的符号,也是要不断与发生的实事对应参证的,经过千百年的实验堆积,总结出在经验概率上靠得住的说法,渐渐约定下来,形成自圆的卦系系辞系统。这完全有可能,这些必须结合古文献具体讨论。
  由于周易牵涉的广泛性,详细的情节只能在论文中才能具体展开,这里不能一一说到,所以只能例举几点主要的略加说明。周易的每一个卦,都与中国的人文通史相伴随、相始终,六十四个卦配合成的卦义系统,对人文全体起一个基本的收摄作用。延续到理学,即形成所谓范数系统。范数系统即是理学家用来该摄人文与自然的基本的观念手段,无一遗漏。卦义正是最初的范数系统。比如讼卦说,人之所以有争讼,是因为契约不明,如果明立契约,就会息止或减少争讼。这颇能说明古代中国社会中诸事重约定的性质,这一类的消息很值得留意。另外如剥卦,在义理上的关涉极广,而且义理明确,很有代表性。比如朱子谈人文,常常就牵涉到人文剥落的问题,他说人文史最多不过万年,且是在不断退化的,这属于人文剥卦。他又说,山河大地陷了,理还在,这属于自然之剥。但理是剥不掉的,所以又有剥尽复来一义,卦系是互相配合的。先秦人文史更是如此,比如老子说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等等,就是一幅剥象。人文不断剥落而不得不至于礼,礼正是中土人文上古剥到最后的结果。紧跟在礼后面的就是兵了,周代的历史生动地展示了这一点。由此看来,华夏人文是一个极早就剥到了本质的历史,它可能只是人类历史人文的一个预演。比如说它没有宗教,没有神话传统,等等。很可能这些东西在上古就已经剥落掉了,因此它一早就直接进到了世俗社会。左传中记录的各人对易卦的不同态度,就是论文要细说的。这些正可以联观。足见易卦就是一个符号化的人文史,是一个大的符写。像大畜卦所示,天在山中,也是具有广泛标示意味的。因为它直接“象示”道在器中、形上在形下中、理在气中、性在心中、礼制在名物中等等义。所以,论述卦义本身就是一个人文正始的基础理论工作,其意义不言自明。
  如果更一般地说,易学透露给我们的观念起点才是最要紧的。比如《周易正义》开篇即解释说,悬挂物象显示于人。这就是说,世界只是一片法象,是显示给我们的。思想学说所讨论的基础问题,都不能脱出这一基本认定和设定,这一解释是符合原始易义的。由此,每一个卦都按照一定的基本体例展开,首先是阴阳两仪性,通过爻画的连断来标示,阴阳是最基本的。虽然阴阳性在人类各个不同区域都有所认识,但普遍的阴阳人文及思维只有中国最典型。比如西语词多有阴阳性之分,而汉字没有;但是阴阳思维中国却更普遍。从事物上说,时间与空间就是一对纯阴阳物。因为时间是只趋向于前的,它最健行,是最阳动外向施发的,而空间有无穷的容受性,是最阴性承接的。因此空间与时间是阴阳性最奇妙的一组,它们直接接通形上下两重世界,这一点在经验中获得的共识,常人很难推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