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易经》的内容简介

发布时间: 2018-07-27 浏览次数:

    

   《易经》主要由《经》和《传》两个部分组成:  

  

    1.《经》分为《上经》和《下经》。《上经》三十卦,《下经》三十四卦,一共六十四卦。 六十四卦是由乾、坎、艮、震、巽、离、坤、兑这八卦两两   重叠演变而来。每一卦均由卦名、卦画、卦辞和爻辞组成。

       卦辞是说明每一卦的要义和判断吉凶的断语。

  爻辞是说明六十四卦中各爻的意义和判断吉凶的语句。

  爻的名称叫做爻题,爻题就是说明爻在卦中的位置和阴阳性质的。

  每个卦画都有六爻,爻又分为阳爻和阴爻。阳性称为[九],阴性称为[六]。从下向上依次排列成六行,分别叫做初•二•三•四•五•上。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   百八十四爻。其中乾坤两卦的[用九]、[用六]不是说明爻的,故不算爻辞。
 
     2.《传》一共七种十篇,分别是:《彖[tuàn]》上下篇、《象》上下篇、《文言》、《系辞》上下篇、《说卦》、《杂卦》和《序卦》。 古人把这十篇     [传] 叫做[十翼],意思是说[传]是附属于[经]的羽翼,即用来解说[经]的内容的。

   ⑴.《彖》是专门对《易经》卦辞的注释。相传彖是一种长着利牙的怪兽,能咬断铁。故引伸其意为断、判断等意。

   ⑵.《象》,也称象辞,是对《易经》卦名及爻辞的注释。

       其中解释卦名卦义的64条称为[大象],解释386爻爻辞的称为[小象](64卦,每卦6爻辞,共384爻辞,此外再加上用九、用六二爻,共386爻)。

       《大象传》对卦象的解释,是从经卦的取象入手,而《小象传》在解释方法上主要采用爻位法和取义法,以解释爻象。
      ⑶.《文言》是专门对乾、坤二卦所做的详细的解释论述。

   ⑷.《系辞》是对《易经》的整体评说。分为上篇和下篇,是对《易经》的通论。不仅总论占筮大义,而且诠释卦爻辞的观念,阐发《易经》的基本原理。           是《易经》的哲学纲领。
      ⑸.《说卦》是对八卦物象的具体说明,为术数研究提供理论基础。  
      ⑹.《杂卦》是从卦形中来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。

   ⑺.《序卦》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。